保险消费者教育及风险提示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警惕“高薪兼职陷阱”,小心成为洗钱“工具人”

2025-07-10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而有些人因法律意识淡薄误入诈骗犯罪团伙的洗钱链条。6月16日起,由中宣部、公安部牵头,各级“131”机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本期将通过真实案例,为大家剖析最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提升识骗意识和防骗能力。

一、案例介绍

2024年7月,石某(化名)通过微信公众号看到一则“招聘防骚扰管理员,日薪300元”的兼职招聘信息,便扫描二维码加入了QQ群。群管理员要求其每日对自用座机外观拍照打卡、绑定激活代码、设置呼叫转移。石某明知操作异常,但为获取高额报酬仍然配合完成,导致其名下固话号码被诈骗分子利用,造成三名受害人被骗共计22.6万余元。事后,石某非法获利1200元。2024年10月,公安机关以石某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来源:三亚城郊检察微信公众号】

二、电诈套路剖析

引流推广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为其犯罪提供推广帮助的行为。“引流”是电信网络诈骗常用的一种方式。
     
不法分子为了快速转移赃款,往往通过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打着“高薪”“轻松”等旗号,以做任务、刷单换取报酬的名义诱惑人员参与。不法分子要求参与者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支付宝账户等渠道,企图将违法犯罪资金“洗白”,甚至会雇佣人员帮其在线下取现并转移资金,或是帮其买贵金属、名烟名酒等进行资金的转移。

三、如何远离电信诈骗陷阱

01
警惕“高薪兼职”陷阱
任何要求提供个人银行卡、支付账户,或涉及“代收代付”“刷单冲销量”“走流水过账”的“兼职”,均可能涉嫌为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洗钱。

02
拒绝“两卡”买卖和租借
绝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和第三方支付、社交媒体账号等,通过代收陌生资金再转账至他人,包括Q币、游戏卡等虚拟通道方式同样可能涉嫌“洗钱”,一旦涉案,需面临账户冻结、信用受损甚至法律追责的风险。

03
主动举报违法犯罪线索
如发现身边有人从事可疑兼职信息,或遭遇类似“兼职”招募,请立即保存好证据冰箱公安机关举报。


大都会人寿北京分公司在此提醒您:
“高薪兼职”藏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
“轻松赚钱”是诱饵,背后猫腻不轻信
“借用账户”要警惕,洗钱犯罪藏玄机
“转账走账”看似易,罚款判刑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