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谨防“代理退保”骗局
2023-01-12
【典型案例】
投诉人刘先生通过银保监局投诉某保险公司,在购买保险时,业务员介绍保险责任与合同条款不一致,存在销售误导,要求保险公司将所交保险费用全额退还。
保险公司在收到投诉后积极调查核实,发现刘先生销售过程完整,且不存在销售误导情况,故保险公司婉拒了刘先生全额退保的诉求。
随后刘先生就该事项进一步投诉,并反馈个人对保险认识的不足,保险公司经过再次的耐心劝导,最后考虑客户实际情况,协商给予一定补偿。
一个月后,刘先生与保险公司联系,表示投诉是受到某“咨询公司”唆使,过程中把身份证与银行卡给予了对方。保险公司退费后,该“咨询公司”把刘先生银行卡的钱全部转走,并拉黑刘先生。刘先生通过本次事件受到巨大的损失。
【风险提示】
一、虚假承诺、伪造证据等不法手段阻碍消费者正常维权。 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冒充监管部门、法律工作者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骗取信任,谎称可办理全额退保、逃废债务、修复征信等事宜,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后,用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进行恶意投诉,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不仅侵占消费者正当的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阻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效沟通,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二、危害消费者财产安全,暗藏集资诈骗风险。 “代理维权”以“维权”之名行“牟利”之实,如鼓动保险消费者退保正常的保险合同,并收取高额“代理维权”手续费,退保后还会诱导消费者“退旧买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甚至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暗藏集资诈骗风险。此外,消费者如受蒙骗退保正常的保险合同,不仅丧失风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消费者一定要对此类不法行为提高警惕。
三、危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取得消费者委托后,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违法泄露或买卖等风险。个人信息泄露后患无穷,可能使消费者蒙受损失,危害消费者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更要注意防范诈骗分子以“解决债务”“修复征信”等说辞骗取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进行盗刷或转账的风险。
不法“代理维权”“代理退保”风险高、危害大,大都会人寿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金融产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理性消费小贴士】
那么,在保险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呢?
一、请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保单信息;保险合同是重要金融单据,包含大量个人信息,不要轻易转交他人,避免被非法利用并遭受损失。
二、谨慎办理退保。 不管是收取退保手续费,还是鼓动退保后购买所谓的“升级产品”,都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例如,由于年龄增长以及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再次投保时保费上升或不再符合投保条件。建议消费者谨慎办理退保。
三、受到不法侵害应立即报警。 如遭遇黑恶势力的威胁、恐吓等不法侵害,消费者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确保人身安全。
四、明辨真伪谨防上当。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未设立退保中心,也未与相关组织合作为消费者办理退保,请明辨真伪,勿轻信谎言。
五、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消费者如对保单有相关疑问或服务、退保需求,可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拨打客服热线、亲访客服中心等方式寻求解决;也可咨询各市保险行业协会保险纠纷调解处置专业委员会并申请免费调解;保险公司涉嫌违反保险监管法律法规的,可通过来信、来访、来电(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等方式,向广东银保监局及设立在各市的银保监分局反映。